2006年12月14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网上购原料建起制毒实验室
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鹿检

  为了方便自己吸毒,并想以此赚到更多的钱,瘾君子金某建起了实验室制造毒品K粉。被警方抓获时,他已经制造了723.21克K粉,并多次倒卖制造K粉的基本原料。12月7日,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以涉嫌制造毒品罪批准逮捕金某。
  
  为筹毒资倒卖制毒原材料
  36岁的金某是温州市鹿城区人,初中毕业后,赴南斯拉夫、柬埔寨打工谋生。2002年回国后,钱没带回多少,金某却成为一个瘾君子。吸食K粉需要大量的钱,为毒资发愁的他常常想,如果能知道K粉的制造方法,不就解决问题了吗。经过多方了解,金某终于知道制造K粉的基本原材料是一种普通的化工产品。
  通过上网搜索,金某很快找到了卖家——宁波某贸易有限公司的孙某(另案处理)。2006年1月15日,金某向孙某提供的账户里汇入人民币25000元,为了逃避公安的处罚,他使用了朋友的身份证。过了一天,他就收到孙某寄来的2000克原料。随后,金某又通过网络以每千克1.5万元的价格将2000克原料卖给了他人。这样一买一卖,金某从中赚了5000元钱。
  尝到甜头后,金某兴奋不已。他交代,他先后11次向孙某购买40余千克的原料,并以每千克加价2000到3000元的价格转手倒卖给他人,共从中获利71500元。金某说,向他购买原料的人都是用来制造K粉的。
  
  动手筹建制毒实验室
  今年7月的一天,金某逛书店时,在一本书中发现了制造K粉的配方和技术。“如果能自己制造K粉,不仅能解决自己的需要,卖给人家还可以获利。”想到这里,金某立马在温州市区租了两间房子,建起了简陋的实验室。同时,他在上海、温州等地买来了制造K粉的其他配料和工具,用自己留下的3000克原料开始制造K粉。
  今年8月,禁毒民警在抓获一名瘾君子时获悉,他有一个绰号叫“唐老鸭”朋友会制毒。警方经侦查确认,“唐老鸭”正是金某。
  11月1日下午,鹿城警方将金某抓获,并在其两处制毒加工点,查获了用来称量毒品的电子秤、用于加热的电磁炉等制毒工具以及大量制毒原材料。另外,警方又在金某的住处缴获了723.21克K粉。
  落网后,金某交代,他上学时就对化学特别感兴趣,为了摸索K粉制造技术,他反复研究实验,直到最近才制造成功,谁知还没来得及销售就被捕了。
  
  卖家同是瘾君子
  据金某交代,他制造K粉的原材料是通过网购的方式向宁波某贸易有限公司购买的,联系人是孙某。那么,宁波某贸易有限公司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?孙某又是何许人呢?
  原来,孙某也是个瘾君子,他从一起吸食K粉的朋友处获知做K粉生意很赚钱,便开始留意,并得知制造K粉的原料。可他知道,贩卖毒品是犯法的,于是他查询了相关法律,发现此种原料并不在国家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里,就产生了销售原料的想法。
  他找了一家网络公司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网页,以“宁波某贸易有限公司”的名义在网上尝试销售。据其交代,他先后卖出去100公斤左右原料,买家遍布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广东等多个省份。

  检察官:控制流通,加强监管,严防制毒术的传播
  记者在Google网上输入这种原料的名称进行搜索,总共搜到177000多条相关信息,还有人在网上明目张胆地以收取技术转让费的形式传播制造K粉的方法。作为制造K粉的原材料,已经有不少瘾君子知晓,由于它是一种普通的化工产品,销售不受国家管制,因此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来制毒进而贩毒。为了更加有效地杜绝K粉的传播,检察官认为,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控制这种化工产品的买卖流通,加强对网络的监管,严防毒品制造技术的随意传播。